“五一”小长假节前检查:创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二是持续加大力度,开展精准服务。
近年来,昭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不断出新成绩。保护修复一幅画,山更绿了今年以来,威信县已种植映山红、红枫等240万余株,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2.2%,真正筑牢了绿美威信生态屏障。
近年来,昭通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21年9月,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拓展深化为生态优先战略,作为全市新一轮六大战略之一予以推进。污染防治一股劲,天更蓝了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赤水河流域(威信段)最大的支流石坎河边,对面那棵大树和周围的绿植,都是拆除了装机规模为160千瓦的庙坝水电站后种上的。6月初,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小草坝片区拍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孵化5只蛋宝宝的画面。刚刚过去的越冬季高峰期,保护区黑颈鹤达2260只,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日前,记者在鲁甸县水磨镇新棚村龙树河段采访时看到,宽8米、高2米左右的河道两岸全是杨柳、庄稼地和湿地,清澈见底的河水慢慢流向渔洞水库,流经昭通城区和昭鲁坝子……龙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只是昭通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2021年6月,市委、市政府现场办公会要求各县(市、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实生态修复治理,巧家县要努力成为金沙江下游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镇雄县要努力成为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示范区,威信县要努力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盐津县要努力成为生态修复示范区,永善县要努力成为金沙江下游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绥江县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其他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在协作帮扶上,要聚焦考核指标、项目建设和定点帮扶。
王斌、谢宏、李军、胡江辉、戈昌武、陶毅等出席会议。在易地扶贫搬迁后扶上,要解决好稳定就业、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问题。在项目资金管理上,要规范用途、严格监管、盘活存量、加快进度。在群众增收上,要抓实产业支撑和就业支撑。
苏永忠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督查问效,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实。但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形成问题清单,压实工作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7月4日,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2023年第二次会议召开。在示范建设上,要强化运营管理、先导工程建设、引领带动和民族宗教示范创建。重点工作要再聚焦,重点任务要再精准,抓好动态监测帮扶、闲置扶贫资产盘活等20项重点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现场会、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杨承新强调,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要再提高,行动自觉要再加强。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相关会议精神,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市长、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组长杨承新作工作安排。苏永忠要求,在监测帮扶上,必须做到应纳尽纳、动态帮扶、紧盯重点群体。
在问题整改上,要对标对表、举一反三、健全机制。市委副书记唐源通报省对市及县(市、区)考核结果、暗访情况。
昭通日报记者:单虹/文 韩兴国/图校对:崔鹏。苏永忠指出,今年以来,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扎实有力,返贫风险进一步消除、群众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示范工程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市委书记、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组长苏永忠主持会议并讲话近年来,大关县苗族同胞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花山节曾经是苗族群众独有的节日,如今已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和载体。昭通是苗族滇东北支系的发源地,主要是崇拜自然,爱党、爱国。苗族同胞信奉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他们的射弩、纺织跟我们自然资源的结合,就是实现旅游与老百姓的收入有效的结合,实现老百姓居住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增收致富。花山节又称为踩花山耍花山等,意为欢聚、团结、山上的聚会,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通讯员:王国江 杨金飞 王兴韵 陈绍金 文/图校对:胡远松。来自昭通、四川、贵州等地苗族同胞及各族游客身着节日盛装,八万多人欢聚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共同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感受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昭通端公戏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芦笙舞苗族射弩(制弩)等4项列入省级非遗项目。花山节已然成为促进苗族同胞增收的品牌和名片。
芦笙悠远情长,身着盛装的苗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特别是进入乡村振兴阶段,苗族同胞的增收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
游客杨倬宁道出了参加花山节活动的感受。大关县有1.4万多名苗族群众,有着独特的文化。我是汉族,来参加‘花山节感受到了浓厚的氛围,学到了很多苗族同胞的传统习俗,我很开心也很激动。7月2日至3日,大关县举行2023年苗族花山节。
大关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王运输向笔者介绍,举办花山节,主要是为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大关县政协主席罗章旭说
芦笙悠远情长,身着盛装的苗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游客杨倬宁道出了参加花山节活动的感受。
昭通是苗族滇东北支系的发源地,主要是崇拜自然,爱党、爱国。通讯员:王国江 杨金飞 王兴韵 陈绍金 文/图校对:胡远松。
花山节曾经是苗族群众独有的节日,如今已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和载体。大关县有1.4万多名苗族群众,有着独特的文化。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昭通端公戏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芦笙舞苗族射弩(制弩)等4项列入省级非遗项目。苗族同胞信奉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他们的射弩、纺织跟我们自然资源的结合,就是实现旅游与老百姓的收入有效的结合,实现老百姓居住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增收致富。
7月2日至3日,大关县举行2023年苗族花山节。大关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王运输向笔者介绍,举办花山节,主要是为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特别是进入乡村振兴阶段,苗族同胞的增收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来自昭通、四川、贵州等地苗族同胞及各族游客身着节日盛装,八万多人欢聚天星镇绿南村汤家坪,共同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感受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大关县政协主席罗章旭说。花山节已然成为促进苗族同胞增收的品牌和名片。